馬偕紀念醫院



(EN)習慣性流產

李國光 醫師

婦女懷孕20周以內連續三次以上發生流產或死產稱為習慣性流產,夫妻雙方需要詳細的檢查並治療後才適合再嘗試懷孕,避免再度發生流產。然而現代婦女晚婚,無法忍受3次流產後才開始尋找致病的原因,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連續2次流產後便應該積極的檢查,並針對病因治療,連續2次的流產稱為再發性流產。至於發生一次隅發性的流產並不用擔心,只需要在流產後讓子宮和卵巢休息兩個月後,即可再次嘗試懷孕。一次隅發性流產的發生率佔懷孕婦女的10~15%,但是只有1~2%的婦女被習慣性流產所困擾,造成習慣性流產常見的原因如下:
(一) 染色體異常
習慣性流產的夫妻中,大約4.7%的機會夫妻雙方或單方有染色體的異常,但是習慣性流產的胚胎卻有17%為染色體異常,為何兩者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有如此大的差異?因為染色體正常的夫妻在精卵形成的染色體減數分裂中,有可能產生染色體異常的精卵,這種精卵結合後便會形成染色體異常的胚胎;此外染色體異常的夫妻更有可能製造染色體異常的精卵和胚胎,兩者相加後染色體異常的胚胎當然比染色體正常的夫妻更多。
(二) 子宮因素
(1) 先天性子宮畸形:
中隔性的子宮最容易發生流產,一旦懷孕後有79%的孕婦會流產,原因是子宮中隔為缺少血管的纖維組織所組成,不適合胚胎著床和生長。傳統上以子宮內攝影術做影像診斷並判定中隔的長度,近年來利用3-D立體超音波能達到92%的正確診斷率,核磁共振的檢查有100%的正確診斷率。經過手術切除子宮中隔矯治後,86%的懷孕婦女可以成功產子。
(2) 子宮肌瘤:
生長在子宮腔黏膜下的小肌瘤或壓迫子宮腔的肌層內大肌瘤(大於4公分)會影響到胚胎的著床或導致流產,手術切除後可以大幅的提高懷孕率,流產率從開刀前的41%降為開刀後的19%。
(3) 子宮腔內黏連:
子宮內刮除手術後有7~30%的婦女發生子宮腔內黏連,其他造成子宮腔黏連的原因為慢性子宮腔內膜炎,例如肺結核桿菌感染而長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子宮腔內黏連。子宮腔內黏連的婦女一旦懷孕,40%的孕婦會發生流產,23%的孕婦發生早產。經過粘連剝離手術後,輕度子宮腔內黏連者懷孕後81%的孕婦可以足月產子,中度者為66%,嚴重度者只有32%。
(4) 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手術後子宮頸受傷例如子宮頸擴張術,或先天性子宮頸鬆弛的婦女,在第二妊娠期(懷孕13~26週)時,由於子宮內的壓力增加而子宮頸漸漸地被撐開,因而發生破水和子宮收縮以致流產。若孕婦在懷孕14~16週接受子宮頸環紮手術,將有80~90%的孕婦足月生產。
(三) 內分泌失調
婦女的甲狀腺機能不足或甲狀腺亢進,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合併男性荷爾蒙過高症,排卵後黃體素不足,泌乳激素過高症,未治療控制的嚴重性糖尿病都會造成不孕症、習慣性流產和妊娠合併症,建議在嘗試懷孕前先治療以上的內分泌失調,將可減少流產的機率,也可避免妊娠中期和末期的合併症。
(四) 免疫系統異常
抗磷脂抗體的異常例如抗心脂質抗體(anticardiolipin)的增加或狼蒼性抗凝血因子(Lupus anticoagulant factor)的出現會干擾胚胎的著床和胎盤的形成而導致流產,習慣性流產的婦女中15%具有抗磷脂抗體,可以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合併肝素來治療,活產率可以由10%增加到50~70%。
(五) 感染
梅毒、披衣菌、肺結核桿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感染會造成死胎、流產或畸形兒,應該先治療後再懷孕。
(六) 不良的生活型態
酗酒、抽煙,飲用過量的咖啡、肥胖、身心壓力等容易導致流產,懷孕的末期發生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較高,胎兒容易畸形和生長遲滯,懷孕前後改善生活習慣,將有助於懷孕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