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技術常見的二種合併症是卵巢過度反應(OHSS)和多胞胎衍生的早產兒的問題。雙胞胎有10.2%是極低體重早產兒(<1000gm),其中1/4經過ICU搶救仍然死亡,縱使存活下來1-2%的雙胞胎新生兒會有腦性麻痺的終生殘障,在人生的生涯中非常辛苦,也造成整個家庭沉重的負擔和不幸,我們沒有理由,為了解決病患的不孕症問題,因而製造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減少多胞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單一胚胎植入。
西元2000年歐洲醫學會,北歐各國就開始提出單一胚胎植入的觀念,因為人工生殖的費用由政府負擔,所以推行單一胚胎植入較為順利,幾年後立法規定除了少數例外的病患,否則只能植入一枚胚胎,從此以後北歐各國大幅提昇單胚胎活產率(>95%)。
大約15年前,我們發現在馬偕紀念醫院,年輕的婦女(≦35歲)若有多枚優良品質的胚胎而植入二枚胚胎的結果是雙胞胎率偏高(44.8%);當年的資料顯示新鮮胚胎和冷凍胚胎植入的懷孕率(66.1% v.s. 59.2%)和著床率(50.9% v.s. 43.2%)都很穩定。因此我們開始思考假若植入一枚新鮮胚胎,接著植入一枚冷凍胚胎是否比植入二枚新鮮胚胎更理想;因為有二次植入一枚胚胎的機會,所以預估懷孕率將會比植入二枚新鮮胚胎更高(72.1% v.s. 66.1%),同時可以大幅降低多胞胎率至1-2%。有此預期的統計數支持,使我們對於選擇性單一胚胎植入(eSET)開始產生信心。
大約10年前馬偕紀念醫院在年輕的婦女(<35歲)若有多枚高品質的胚胎(≧4枚,≧4BB)開始植入一枚胚胎,因為嚴選病人和胚胎品質,初期在少量的病人數(20case)獲得超出預期的懷孕率(70%),從此以後開始朝向全面性植入一枚胚胎的方向邁進。雖然初期懷孕率有點下降,但是我們發現選擇Day 5的胚胎若在Day 4有早期囊胚腔形成(early blastulation, EB),可以提高懷孕率(60%)。接著採購Time-lapse胚胎培養和觀察,若胚胎的KIDScore≧8並且有早期囊胚腔形成(EB),則懷孕率提高到75%。其中,李國光醫師的年輕病患(<35歲)eSET的比率提高到50%-60%以後,109年全年齡層的單胞胎活產率高達84.2%。然而,由資料發現多胞胎集中在35-40歲之間,因此在5年前,馬偕紀念醫院開始在38歲以下的病患施行選擇性單一胚胎植入(eSET),未來的目標更是希望透過高品質的胚胎培養及篩選計數,使40歲以下的婦女也能盡量植入一枚胚胎。
澳洲近年來eSET施術從79.2%提高到90.6%,單胚胎率提高至96.8%,活產率不降反升,提高3%。2019年SART的資料顯示在35歲以下的病患的活產率,eSET比DET稍微高一點(53.2% v.s. 48.5%);馬偕紀念醫院的資料也有觀察到類似的情形。施行eSET不會降低懷孕率的理由是選擇可能會產生雙胞胎的病人,植入一枚高品質的胚胎,結果是本來會產生雙胞胎懷孕變成單胞胎懷孕,因此不會降低整體的懷孕率。然而雙胞胎懷孕當中的流產率和死產率都比單胞胎高,因此eSET提高單胞胎率以後,活產率反而比DET更高;何況雙胞胎還有早產造成新生兒死亡和腦性麻痺終生殘障的風險。
近年來培養技術大幅提昇,選擇高品質胚胎的工具也愈來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觀察胚胎的外觀和胚胎發育的速度來挑選胚胎;PGT-A是一種侵犯性的胚胎檢查為各醫療機構常用,研究的結果發現只限於35至40歲的婦女可以提高植入懷孕率,代價是可能降低30%的累積懷孕率,原因是檢查中多重的程序造成胚胎的受傷或診斷的錯誤而捨棄有機會懷孕的胚胎,此外還要增加病患經濟上的負擔和延遲懷孕的成本。未來可能較有機會實用的選胚方式是非侵犯性的Time-lapse加上deep learning的AI系統,有可能將植入的懷孕率提高至70%,進而取代目前常用的PGT-A,尚待前瞻性的研究和多重的認證其可行性和穩定性。至於ni-PGT-A(SCM+cf DNA),Metabolomic profiling和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尚在研究中。
在政府補助試管嬰兒施術費用的政策下,35歲以下的婦女只能植入一枚胚胎,如果大家提昇胚胎的培養環境,並且利用各種工具選擇高品質的胚胎植入,將能習慣於植入一枚胚胎而不至於降低懷孕率和活產率,預期台灣的單胞率將大幅提升至80%以上。